同志们:
今天,我们召开市保险行业协会2011年度工作会议。首先,我代表市政府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,向参加会议的会长、常务副会长、副会长、秘书长以及常务理事表示问候!并对滁州保险业为滁州经济建设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!刚才,张建华会长总结了2010年保险协会工作和全市保险业取得的成绩,并提出了2011年的工作新思路,讲的很好,我完全赞同;李亚维秘书长传达了省保险工作会议精神,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。下面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形势,就加强和促进滁州保险业的发展,再讲几点意见。
一、滁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,保险业借力发展再上新台阶。2010年是完成“十一五”计划的最后一年,也是滁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最大的一年,六大总量指标全部迈上了新台阶:一是生产总值跨过600亿台阶,达到696亿元,年增量首超百亿;二是财政收入连跨三个台阶,达到90.5亿元,在全省位次前移一位;三是工业总产值跃上千亿大台阶,达到1020亿元,当年新增330亿元;四是全部工业增加值迈上300亿元台阶,其中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5亿元;五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迈上200亿元台阶,达到215亿元;六是进出口总额年增量超过2亿美元,总量连跨两个台阶,达到8.9亿美元,居全省进出口总额前五名、出口额前三名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是全市上下同心协力、艰苦奋斗的结果,同时也包含着全市保险业广大干部员工的辛勤努力与付出。
2010年我市保险业紧紧围绕市委、市政府的中心工作,积极作为,取得了较好的成绩。一是保险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,保险产品不断丰富,行业规模不断扩大,目前在滁已有25家保险公司,为滁州保险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。二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,群众满意度大大增强,去年8月份的特大暴雨形成的内涝,不少企业受损,各财险公司及时勘查定损,理赔服务,为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三是对营销员的自律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,不计成本的盲目竞争得到了遏制,不仅扭转了财产保险亏损局面,而且保费收入大幅度提高。2010年收取保费一举突破20亿元大关,达到21.64亿元,同比增长18.9%。四是保险业服务地方经济,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,为全市人民提供了2129 亿元的风险保障,处理赔案59233件,支付保险赔款4.8亿元,满期和年金等其它给付 2.1亿元。此外,2010年保险业上交税收3758 万元,代扣个人所得税51 万元,代征车船税2543 万元。全市保险从业人员达到6842人,新增567人,为解决群众就业做出了贡献。
二、要高度重视保险的社会功能,充分发挥保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。保险的最基本作用是经济保障,除此之外,它还具有资金融通、社会管理、经济助推、市场监督等作用,可以说,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“稳定器”和“助推器”。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,保险制度的发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。主要是两个方面:一是保险通过精巧的制度安排,将未来的“不确定性”所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限制在可预见的范围内,在很大程度上将结果的“不确定性”变得“确定”,使人类可以在比较“成本”与“收益”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决策,从而没有后顾之忧地从事各种生产、经营活动,保险不是保证不出风险,而是一旦出了风险,有缓冲的余地,使风险处在可承受范围之内。二是保险制度将人类“个体”的力量整合成了一支“集体”的力量,使得人类应付灾难的能力呈几何级数增长。可以说,如果没有保险制度,整个经济发展过程的波动性会加大,经济发展的历史步伐将会缓慢得多。
(一)要充分发挥保险业对经济平稳运行的保障作用。2011年市委、市政府提出要在重大项目上攻坚,推动支撑力量大增强;在工业强市上发力,推动工业经济大跨越;在现代农业上抓实,推动生产能力大提高。要实现这些目标,任务艰巨,需要各行各业同心协力,共同推进。保险业要围绕市委、市政府的中心工作,根据市场新需求,积极开办新险种,为基础性、关键性的领域提供多方面的保险服务,积极发挥经济补偿功能。
(二)要充分发挥保险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作用。要继续通过推广责任保险、发展农业保险、农村小额保险、利用商业保险参与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等工作,逐步解决基本社会保险覆盖面小、保障低的问题,加快完善政府、企业和个人责任分担、风险分散的社会保障体系,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安定。
(三)要发挥保险业对转变政府职能的促进作用。实践证明,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,有利于整合社会管理资源,推动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。政府通过支持建立责任保险制度,使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有机结合,可以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,形成各方共同参与、分工合作的新型社会管理新格局。要进一步强化经济风险以及社会风险管理意识,提高运用保险机制的管控能力,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和作用,为地方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与和谐发展服务。
三、加大政府政策支持,为保险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。加快保险业发展,是实现滁州奋力崛起的现实要求。我市 “十二五”规划提出要加强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,优化金融配置。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保险业的重大意义,积极帮助保险业做大做强。一是要切实加强对保险工作的领导。各级政府和部门领导,要努力做到学保险、懂保险、用保险,充分运用保险机制参与社会管理。二是各部门要加大对保险业的支持力度。计划、社会劳动保障、工商、交通、公安、教育、广电、旅游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,及时帮助解决保险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。三是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正面引导作用。要大力宣传保险业在促进和服务经济社会中的重大作用,大力营造保险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,大力加强保险基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,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风险意识、保险意识和利用保险实现财富增值意识。
四、抓好“十二五”规划的开局,认真做好2011年保险各项工作。在“十二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开好头、起好步至关重要。希望全市保险机构认真深入贯彻落实省保险工作会议和市“两会”、全委会和效能建设大会等工作会议精神,主动服务大局,不断开拓创新,扎实工作,奋力开创我市保险工作的新局面。
第一,要进一步重视加快保险业发展。保险业是重要的现代服务业。加快保险业发展,既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,也是强化经济发展保障的现实需求。全市保险行业要抢抓新机遇,加大改革创新力度,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,进一步拓展保险市场和功能,做大保险业务规模,提升保险业整体发展水平。
第二,要积极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。保险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相联紧密,相互促进、相得益彰。保险行业要以支持滁州经济发展为己任,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目标,大力推动“三农”保险、工程保险、责任保险、养老保险、健康保险、出口信用保险、消费信用保证保险等重点业务发展,有力促进扩大投资、稳定出口、增加消费,努力在支持经济平稳增长中有所作为。
第三,要全力促进滁州转型发展。保险行业要立足自身业务特点,紧密联系滁州发展实际,调整保险业务和产品结构,大力支持地方经济,加快转变发展方式,优化结构,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,支持城乡统筹,扶持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,力争在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上取得更大成效。
第四,要切实防范化解保险业风险。保险业的风险与社会动荡联系在一起,要始终坚持把防范风险作为保险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,时刻警惕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,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,保证市场稳定运行。
第五,要切实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。保险业越是快速发展,越是要坚持诚信规范经营,越是要注重优质高效服务。要进一步提高规范经营、诚信经营的水平,切实解决好“理赔难”,欺诈误导等突出问题,要增强服务意识,创新服务方式,提高服务水平,实现更加人性化、现代化和高效化的保险服务,努力保障广大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让更多的消费者信任保险、主动参与保险。
同志们,大有可为的“十二五”发展期已经到来,加快发展保险业机遇与挑战同在,压力和动力并存。我相信,在安徽保监局和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滁州的保险业一定会有新的更大作为,保险业的发展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!